彰显时代担当
2020年春,新冠肺炎悄然来袭,肆虐荆楚大地,席卷全国。谷城地处鄂西北,仍难幸免,染者近百,疫情威胁着全县六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一时间,恐慌浸润着社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疫情暴发以来,县医院鼎力承担全县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定点救治的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毋庸置疑,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必须要有ICU全面参与!
1月22日,在接到医院动员令后,我科积极动员,全科医护人员集体报名,要求参战。
“丁主任,作为一名重症医学科人员,医院培养了我,这个时候我应该上,不给医院丢脸,不给科室丢脸!”一名同志主动找到我说。听了这话我十分激动,在生死攸关的关头,大家没有后退,没有一个当逃兵。
“不计报酬、不计生死!”我看到一份份请战书,心中感到无比的敬仰。我知道,这请战书背后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哪有什么白衣天使,是有人愿意负重前进!
“你胰腺炎才好,能行吗?”妻子怕我吃不消,建议我不要上一线。
不行!我是一名重症医学人,是党员,是科主任,这个时候我不能退缩,要知难而上,做一名坚定的“逆行者”,更何况身边有这样一个团队,于是我主动向院党委请缨,要求带领科室战斗在一线,勇挑这个重担。在接到新冠肺炎疫情求援后,不顾自己大病初愈带领重症医学小分队第一时间顶了上去。
1月27日,正月初三,我在发热门诊坐诊,让我体会到疫情的严峻,更坚定了我战疫的信心。
1月29日,我主动进入红区,查看危重症患者,分析并与专家组成员共同制定治疗方案;2月3日,院党委决定,由我带领医生高成伟、彭阳和6名护士进驻“红区”,在感染科病区建立临时重症医学科,全面接管新冠肺炎危重和重症患者,把科室的旗帜插到了主阵地上,科室冲在了“战疫”最前沿。
重症病人管理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气管插管,大家知道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且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空气中,可以说隔离病区新冠病毒无处不在,特别是危重症病人,毒性强,传染性大,在省级大医院还为此成立插管小组,有人取名为“敢死小分队”。当时,我们虽然有全身防护设备,但没有正压防护面屏做保护,可以说直接面对病人,面对生死,可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请外援,更没有一句怨言,依然逆行而行。我们插管的第一例病人,也是襄阳市抗疫中第一例病人,受到了省、市专家组的认可和表扬。
这彰显了我们的本色,看到了谷医人的担当,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只有共产党员站在最前面、冲在最前面,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在抗疫期间,我一直战斗在一线,每天都与新冠肺炎危重患者共同战斗,每天进入红区,进入那个他人眼中认为的恐怖地带,穿着全身防护设备长时间伫立其中。虽然天气还比较冷,由于防护服不透气,时间长了就汗流浃背,尤其那面屏,很容易出现雾气,影响对病情的观察,我为了观察患者,有时会脱下面屏,直接观察病情。还有就是听诊器,看似很普通的东西,可非常让人难受,因为进入之前就要佩戴好,一直挂在耳朵里,有时因为摩擦会把耳朵变得红肿,长期挟持疼痛难忍;危重病人病情变化速度快,刚刚脱下防护服,又再次穿上,守在病人旁边,直至病人病情稳定方可。正是如此,我几乎每天凌晨23点才能休息,有时甚至一夜通宵达旦,回到住处也难以入睡,脑海中时刻保持时刻警惕,因为这是对生命的敬畏,这是职责所系。
在抗疫期间,由于新冠肺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陌生,可以说一种新型的病毒感染,全国专家们对于这种病毒都不能知道全貌,更何况我们。疫情防控期间,我很荣幸成为县专家组成员之一,参加了各种视频学习和院内会诊。我于是每天通过视频和电话的方式与上级医院的专家教授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他们在处理问题经验和心得,努力提高自身理论和救治水平。在科室里每天组织科室进行病例讨论,为每一名重症病人制定治疗方案。不仅我参加了全省的新冠肺指南的培训,在科室我举行两次小范围科室的业务学习,地点就在我们所住的宾馆,这使得我们的战斗力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提升。
最后,我想说三声感谢:一是感谢我的家人。整个抗疫期间,是我爱人担起了家庭责任,管孩子、又管老人。在抗疫吃紧时,她身为感染科前任护士长又主动请缨,参与作战;二是感谢我们的团队。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对于我来说,最难的是临时组建重症医学科,但幸运的是这支团队主要是有ICU经历的人员,这协调作战能力很强,我从内心地敬佩和感激他们。因为来到“红区”,需要一种勇气,尤其危重患者传染性极强。我看到大家穿着又重又不透气防护服,一穿就是四个小时,有时还穿上纸尿裤,而且要直面接触确诊病人,我暗暗地为大家点赞!三是感谢县医院强有力保障支持。整个抗疫期间,上至医院、下至各科室,无论是前线将士、还是职能后勤工作人员,都在默默无闻、尽心尽力为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全院上下一心、协同作战才最终实现了我们医院确诊病人“清零”!疑似病人“清零”!住院病人“零感染”!医务人员“零感染”!
谢谢大家!
ICU 丁红军